必一·运动“新房即将交付,配套道路也马上通车了,大伙都很开心!”7月16日清晨,火花街道翠微朗庭小区居民李女士看着门前加紧施工的道路笑逐颜开。作为小区连接主干道的关键道路,该项目经人大票决纳入泉山区年度民生“六心工程”后,眼下即将投入使用。
盛夏时节必一·运动(B-Sports),云龙山东麓的下圆墩广场迎来了一拨拨市民游客。他们穿梭其间,沉浸式探寻这里“彭城七里”历史文脉的印迹。
下圆墩遗址,是目前徐州市区考古发现最早的古代文化遗存。如今,这处沉睡四千年的龙山文化遗址,正以崭新姿态“苏醒”,成为展示徐州城市之源的“文化窗口”。
步入广场,只见中央象征着四方社神的石雕庄严肃穆;环顾四周墙面,以“春夏秋冬”串联起耕织、渔猎、制陶、祭祀的场景,生动再现先民生活;当低头向下看时,脚下踩着的九州图地坪,则让人们仿佛感受到先民的足迹。一幕幕沉浸式的文化展示,不仅生动还原了龙山文化风貌,更成为群众可游、可观、可感的公共文化新空间。市民们纷纷赞叹,不仅能够了解家乡古老的历史,也让这里的环境变得更美了!
该工程作为“彭城七里”历史文脉的南端起点,被纳入泉山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区城管局工作人员张广东介绍,项目从方案设计到现场施工,历经多轮精心打磨,既深挖文化价值,也同步改善了周边环境,新增绿化、桥梁等景观,串联起彭城文脉,以惠民工程厚植文化自信。
唤醒沉睡的历史记忆,激活公共空间活力,下圆墩广场成为泉山城市更新中“守护文脉、服务民生”的生动体现。今年以来,泉山区以“六心工程”为抓手,将文化传承与民生需求紧密结合,让一件件文化实事成为滋养群众精神生活的源头活水。
清晨8点,家住永安街道富丽园小区的刘大姐像往常一样,步行几分钟就来到了位于泉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的基层慢病筛防中心。“高主任,最近我饮食控制得不错,今天测测血糖怎么样!”她熟络地和家庭医生高宏伟打起招呼。
自从去年在这里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以来,刘大姐的糖尿病管理就有了“私人定制”的一站式服务方案:电子档案实时更新指标,运动处方室为其量身定制健身计划,还有三甲医院专家定期会诊。“以前看糖尿病要跑大医院排队老半天,现在家门口十几分钟就搞定了!”刘大姐满脸喜悦。
“像刘大姐这样的慢性病患者,中心自去年成立已建档管理超500人。”中心主任吴新霞介绍,为实现高危人群的早期发现,目前中心已完成一筛人群1万余人。中心提供慢性病早期人群以及并发症的筛查,以及为病人提供健康指导等环节,并建立双向转诊机制,使得急危重症患者能及时转至三甲医院救治。
作为我区首家标准化社区慢病筛防中心,这里通过主动筛查和规范管理模式,用简单方法把病人找出来,以家医签约方式进行规范管理,提升慢病筛查、管理及达标率,助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提高。
在老龄化加速的当下,如何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持续的慢性病管理服务,成为民生工程的关键议题。我区积极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构建起“15分钟健康服务圈”。随着这一民生工程的持续扩容,更多泉山居民正在家门口拥抱健康生活。
6月25日,由区人社局主办的“泉聚产业 链动未来”直播招聘会,直播间内弹幕提问、在线投递忙不停,助力求职高效便捷;
7月11日,泉山人才夜市在徐州展览馆室外广场热闹开张,求职者们边逛夜市边找工作,就业服务融入浓浓的烟火气……
连日来,泉山招聘活动热度如夏日气温节节攀升,一场场就业精准对接服务,让求职者与企业在盛夏热情相拥。
今年,泉山打出就业服务“组合拳”,招聘亮点频现。为扩大就业政策惠及覆盖面,泉山创新打造了南部商圈家门口就业服务站,让一站式服务更便民。此外,线上线下开展各类招聘活动丰富多样。
“今年以来,我们已开展87场招聘活动,进场企业1300余家,提供岗位1.8万余个,达成意向近8000人。同时搭建‘政校企’三方合作平台,为辖区优质企业提供校企合作和人才输送渠道。”区人社局公共就业管理中心主任介绍,此外,通过创新建立“企业开放日”“‘泉’就业系列主题招聘”泉山服务品牌等,促进岗位与人员的“双向奔赴”。
当下,就业挑战增多,泉山将就业服务深入融入民生工程,聚焦大学生就业,开展“稳岗拓岗”行动。同时立足服务业优势,进一步挖掘服务业增长潜力,大力拓展新就业领域必一·运动(B-Sports),创造更多优质就业岗位等。一系列举措,为泉山稳就业注入强劲动力,护航民生福祉。
“当前,100项民生实事项目正有序开展,整体推进态势良好。”区经发局分管负责人马旭景介绍,截至目前,已有20个项目提前完工,其余项目按序时进度稳步推进,切实将民生福祉落到实处,持续提升民众生活品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